来自上海六院的骨科专家在晋江市医院开展手术。
晋江市医院建设的城市图书馆“晋医书房”。
阳光下的福建省晋江市,海风掠过“合作号”船形雕塑,上海东方明珠、晋江地标、晋江人形象熠熠生辉。这座矗立在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门前文化地标的背后,是全国首个落地县域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加快建设的火热实践。
在这片孕育“爱拼敢赢”精神的土地上,晋江市医院坚持党建引领,以文化为纽带,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推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管理、技术、品牌平移,实现医疗水平、科研能力、服务效能的跨越式提升。
党建引领 文化铸魂
晋江市虽然为中国百强县,但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紧张,转外就医比例较高。2020年,福建省政府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签署共建合作协议,依托晋江市医院建设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2021年6月,晋江市医院正式获批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
项目建设4年多以来,晋江市医院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融合上海六院优质资源与本地医疗基础,在体制机制上不断突破创新。晋江市医院党委书记秦玮表示:“项目落地后,市委、市政府与上海六院的联动工作常常是连夜推进,以‘晋江速度’演绎‘爱拼敢赢’精神。”
作为全国首个落地县域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如何将县域特色与国家要求高效融合,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领导班子面前的重要课题。
“医院的发展,根在党建,魂在文化。”秦玮说。医院党委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思想、制度、品牌、廉政”四维文化体系与医疗业务同频推进的整体思路。医院领导班子创新实施“班子挂钩支部”制度,将党建责任压实到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
近年来,医院各党支部通过“JIN智先锋”数字平台强化标准化建设,打造“关爱自‘脊’守‘足’健康”“急救车上的先锋队”等“一支部一特色”项目,以党建引领学科建设,推动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落实。122个党员先锋岗、592名党员参与的287场志愿服务,让“晋医红”成为医疗服务中的温暖底色。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成效,在一组组数据中得到印证:与2021年项目建设初期相比,医院2024年门急诊量增长91.76%、住院量增长86.52%,三、四级手术量增长112.95%,转外就医率下降5%。医院先后入选福建省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母婴友好医院”“全国绿色低碳公共机构”,获得“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并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2024年12月,晋江市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创新融合 人才支撑
“医疗资源的跨省融合,需要以文化认同作为黏合剂。”晋江市医院院长陈铭表示,要实现从县级医院向“国家队”的质变,就必须快速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这需要不断增进文化融合,锻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善协作的医疗队伍。
从“输全血方案”“成分输血方案”到“持续造血方案”,晋江市医院以文化为纽带,创新人才引培留用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软环境。医院组建“六院—晋江”管理团队,通过设立“名医工作室”,实行“双主任制”,派驻专家、管理骨干等形式,引入上海六院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共建以来,上海六院派驻专家1080人次到晋江市医院,开展教学查房、手术示教9053次,不仅显著提升了当地诊疗水平,更输入了先进的管理文化和服务理念。
同时,医院聚力改革,大力开展人才招引。医院在省、市、县三级出台10余项人才引进政策的基础上,实施“医路薪火”人才计划,强化保障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制定《职工定向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及学位教育管理规定》《非在编优秀人才管理的暂行规定》等政策,鼓励学习蓄能,留住优秀人才。
文化赋能激起的创新火花,在年轻医生培养工作中尤为耀眼。在医院“薪火璀璨”师徒计划实施过程中,13名上海专家带领30名医疗骨干,将上海六院的服务理念和诊疗规范融入晋江。医院设立了人才基金,推出“青苗计划”“赶超计划”,实现“培养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学科、形成一种文化”的链式反应。
在上海六院专家带动下,晋江市医院整合骨科和创伤救治体系,填补突发骨伤患者紧急救治、骨科急诊患者分诊救治工作领域的空白。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先后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专家的入驻,带动医院开展188项新技术、新项目,让11项国内领先技术落地福建,填补省内技术空白。
让晋医人尤为自豪的是,文化的创新融合还带来了医院科研实力的突破升级,科研经费增长至2024年的432万余元。医院还承担着福建省创伤骨科与修复重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首个通过备案的县域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泉州市首个实验动物中心建设,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
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下,2021年以来,医院获得省、市级课题立项53项,实现省部级科研课题“零”的突破,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148篇,获专利150项。2024年,医院SCI、核心期刊论文发表量是项目建设前的3倍。
服务为本 关怀有形
改善医疗服务,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生动落脚点。晋江市医院以多元维度打破医疗边界,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人文关怀,突破“看病难”“看病烦”等就医瓶颈,使“晋医文化”在服务创新中愈发鲜活。
在诊疗核心环节,医院创新模式,让服务更高效。医院不断深化多学科协作(MDT)模式,通过整合各领域医疗资源,构建起高效联动的诊疗体系。目前,医院已开设8个MDT门诊,覆盖多个疑难病症高发领域,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综合诊疗方案,有效避免了患者在不同科室间辗转奔波的问题。同时,医院积极搭建高水平诊疗平台,设立名医工作室28个,其中包括7个上海六院专家名医工作室,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诊疗服务。
在就医流程方面,医院以数字创新让服务更便捷。医院创新开展“互联网﹢智慧医疗”行动,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就医流程。目前,医院已开放7种预约方式,预约诊疗率达90%以上,有效缩短了患者候诊所需时间。在此基础上,医院上线了“智慧﹢掌上医院”,患者可通过手机完成慢病续方、报告查询、费用缴纳等多项服务。医院还持续深化特需患者就医行动,开通老弱孕残就诊快速通道,并开展日间病房、日间手术等服务。2024年,医院开展日间手术3604例,同比增长23.21%,有效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在人文关怀方面,医院以协同创新让服务更有温度。医院积极整合社会爱心力量,构建医务社工服务模式,用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医疗服务更暖心。医院组建了10支志愿服务团队,提供扶弱助残、门诊指引、全程陪诊等专业服务,还筹集善款52.7万元,为经济困难群众解决就医难题。
在精神滋养方面,医院以载体创新让服务更有内涵。为丰富群众和职工的文化生活,晋江市医院升级打造特色文化阵地,着力打造“书香医院”,建成设在医院的城市图书馆“晋医书房”。医院还通过联手上海六院共同举办“晋医文化艺术节”,促进学科交流和情感共鸣,架设起协同奋进的虹桥,让“晋医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赋能发展。
从党建引领下的“晋医红”,到两地文化融合的实践成果,晋江市医院以文化为纽带凝聚合力,以创新为动力破解难题,既扎根县域土壤,又接轨“国家队”标准,让“爱拼敢赢”的晋江精神与“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深度交融,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县域样本。
(特约记者 李雅 陈静 通讯员 陈丹红)
图片由晋江市医院提供